十佳毕业生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学子风采 > 十佳毕业生 > 正文

学术、科研先进典型——理学院胡吉松

作者: 来源: 发布时间:2020-11-25 点击量:

胡吉松,男,汉族,湖北黄冈人,中共党员,湖北工业大学理学院2017级光学工程专业研究生,光学统计学研究生党支部宣传委员两次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,两次获得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等奖,荣获优秀研究生”、“优秀毕业研究生”荣誉称号。师从马新国教授研究材料表面、界面及异质结等相关课题,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 of Materials Chemistry C(IF=6.641), Applied Surface ScienceIF=5.515等期刊共发表SCI收录论文十余篇,其中2篇一作,2篇导师一作本人二作,与他人合作论文数篇,临近毕业仍有1篇一作论文处于审稿阶段。目前,个人谷歌学术总引用次数已达101次,单篇引用超过10次文章6篇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,与国内外知名学者探讨学术前沿问题,并受邀在“第17届世界可持续能源技术国际会议暨2018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武汉论坛”作口头报告。

胡吉松初识研究生导师马新国教授是源于大一时候的一次讲座。2013年,胡吉松同学刚进入到湖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学习,而马新国老师则刚博士后出站并加入到湖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工作。当时,学院安排了一场关于学术科研的讲座,马老师作为此次讲座的报告人,其渊博的知识,丰富的科研经历给在场的每一位同学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也让胡吉松心中萌发了做科研的想法。大二下学期,经班导师方瑛老师介绍,胡吉松参与到马老师的课题组,自此开启了胡吉松的科研之路。进入课题组之后,胡吉松除了上课、睡觉和吃饭以外,其时间基本上都是在实验室看书读文献,并与研究生一起参加每周的组会讨论。“马老师治学严谨,科研投入时间非常多,经常凌晨1点还在工作”在胡吉松看来,马老师时刻保持着做科研的热情,并且做科研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因此,胡吉松在科研上也是保证充足的时间投入。与此同时,胡吉松认为马老师为人谦和,有耐心,并且喜欢指导和鼓励学生,因此,特别喜欢与马老师讨论问题和交流想法。为了进一步开拓学生的科研视野,马老师鼓励并提供机会让学生参加学术会议。2016年暑假,胡吉松等人参加了相关科学领域的高级“暑期培训研讨班”,与国内外顶尖学者展开了学术讨论与交流,此次经历极大启发了胡吉松的科研思维。后来,胡吉松考研调剂到本校,并选择继续在马老师实验室学习和攻读硕士学位。回想起当初与马老师相识并走上科研这条路,胡吉松觉得这一切既有机缘巧合,也有科研的独特魅力和马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。

对于胡吉松而言,做科研也不是一下子就确立起来的,毕竟刚开始连专业词汇以及文献都看不懂,这其中的感受可能只有做过科研的人才会懂得。但是,好在本科阶段,胡吉松就已经开始接触科研,接受了一系列学术思维的熏陶,以及系统的科研训练,因此,在研究生阶段很快就进入角色。当其他研究生才开始看中文文献时,胡吉松就已经大量阅读英文文献了,并且研一上学期就发表了第一篇SCI论文。在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和思路后,胡吉松成为了实验室的“学术指导”,一方面指导他人开展科研工作;另一方面,积极开展对实验室人员相关科研技能的讲解与培训。“当老师真的不容易!”这是胡吉松在修改完一名本科生撰写的英文论文后的感慨。胡吉松坦言,指导他们修改论文比自己写文章更辛苦更累,但是想到自己当时写第一篇论文时候也差不多是这样。万事开头难,在第一篇论文的撰写过程中,马老师给了胡吉松大量的建议和指导,一想到这里,胡吉松顿时觉得当老师着实不易。同时,胡吉松表示,每天帮助和指导他人做科研一方面加深了自身对科学问题的理解,另一方面使自己保持对科研的敏感性。后来,在胡吉松的影响下,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到实验室开展科研,课题组的科研气氛也越来越浓厚了,并且每年都有比较不错的成果发表。

对于未来的规划,胡吉松希望以后可以去更好的平台继续深造。在研究生阶段的这几年,胡吉松通过论坛和公众号了解到了许多领域内的专家和学者,他们的学术素养和研究方向深深吸引着胡吉松,但同时,胡吉松深感自身的不足,希望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深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。另一方面,在科研的道路上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,与他们一道进行学术交流和探讨,对于胡吉松来说这是在枯燥的科研日子里值得欣慰的事情。以上这些经历,让胡吉松明白做好科研不是那么容易,特别是做有特色、有重要意义的科研,而不是为了发文章而发文章,这也是导师一直强调的。因此,胡吉松一边进行科研,一边准备博士申请,希望在博士阶段继续开拓新的研究方向,做更有意思的研究。“在此之前,实验室还没有一个人读博深造,因为大家觉得读博是遥不可及的事情,但现在很多人对读博进一步深造充满了向往,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。”在谈到未来规划时,胡吉松表示读博是为了更好地做科研,并表示只要是自己真心喜欢科研,就一定可以坐得住“冷板凳”,不管遇到再大的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。

 

CopyRight © 2022 湖北工业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、研究生院  All Right Reserved